Waters of Life

Biblical Studies in Multiple Languages

Search in "Chinese":
Home -- Chinese -- John - 088 (The Holy Trinity descends on believers)
This page in: -- Albanian -- Arabic -- Armenian -- Bengali -- Burmese -- Cebuano -- CHINESE -- Dioula? -- English -- Farsi? -- French -- Georgian -- Greek -- Hausa -- Hindi -- Igbo -- Indonesian -- Javanese -- Kiswahili -- Kyrgyz -- Malayalam -- Peul -- Portuguese -- Russian -- Serbian -- Somali -- Spanish -- Tamil -- Telugu -- Thai -- Turkish -- Twi -- Urdu -- Uyghur? -- Uzbek -- Vietnamese -- Yiddish -- Yoruba

Previous Lesson -- Next Lesson

约翰福音 - 光照在黑暗里
一个根据约翰的基督福音圣经学习课程

第三部分 - 光照在使徒的圈子内 (约翰 11:55 - 17:26)
C – 耶稣安慰门徒 (约翰 14:1-31)

2. 耶稣应许恩赐圣灵保惠师 (约翰 14:12–25)


约翰福音14:21
“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

祝福和恩典的江河从耶稣基督一直向他的教会涌流。如果每个信徒都被充满,就是恩典的海洋了。在敌人面前,耶稣清楚宣告自己就是弥赛亚,是上帝的儿子。然而,向门徒们,他更显明了与父的合一,和神圣三位一体的丰富。愿我们的心也蒙主拓广,使基督肾性的丰富也充满我们。

耶稣告诉我们,门徒对他的爱不是从人的好意而出,而是在于遵从他的命令。基督这样说是出于对我们的爱。他为我们打开了天上的宝库,差遣我们出去传道,建立弟兄;他恩赐我们能力明白他在我们身上的旨意。主耶稣基督的命令不是难守的,或是不可能的,因为有圣灵帮助我们,圣灵中的喜乐在激励我们。真理的圣灵帮助我们忏悔一切的罪行。圣灵加力量给我们持守主耶稣基督的命令,因为他爱我们,拯救我们到底,因此,我们也爱他,并且靠主耶稣在圣灵中行事。

你爱主耶稣吗?你若在圣灵中重生了,就会说:是的,我爱主耶稣,为主的威荣和柔顺,为主的献祭和忍耐;主在我们里面创造了爱的能力。圣灵帮助我们将主耶稣的爱实际行出来。

上帝爱所有爱耶稣的人。接受主耶稣的,就是接受上帝,弃绝耶稣的人,也就是弃绝了上帝。你可认识到上帝在叫你“我所爱的”,因为耶稣基督的灵改变了你,使你成为可爱的人。在人里面没有良善,但是上帝的爱使我们在基督里作新造的人。耶稣基督现今坐在父上帝的右边,为我们代求,他会保守我们直到永远。他会向你显明自己,赐你属灵的确据。帮助你在他的知识与恩典里长大,更顺从,更有爱心,更舍己奉献。

约翰福音14:22-25
犹大(不是加略人犹大)问耶稣说:“主啊,为什么要向我们显现,不向世人显现呢?”耶稣回答说:“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不爱我的人就不遵守我的道,你们所听见的道不是我的,乃是差我来之父的道。我还与你们同住的时候,已将这些话对你们说了。“

耶稣还有一个门徒叫犹大,不是加略人犹大。他意识到,主在卖主的离去之后,改变了话题。猜想有重要的事情要发生了。

耶稣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却宣讲了这重要的信息,引导门徒进入认识上帝的真知识。那就是认识耶稣,接受耶稣为救主,给人带来新的生命,并且靠圣灵的大能遵从他的命令,经历上帝的大爱。于是,耶稣说出了这感人的话语:“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 主在这里讲的不是整个的教会,而是信徒个人。神圣三位一体的上帝来到我这里,并且与我同住。这宝贵的话语一直回响在信徒的心里,确切地感觉到了自己为父、子、圣灵所怀抱着,充满着,而且是直到永远。接受基督的救恩,与主同行的人,就经历上帝时刻的同在和完全的保护。每一个信靠耶稣基督的人,都会经历这真实的奥秘。

祷告:神圣三位一体的上主啊,父、子和圣灵,我敬拜你,我感谢你,称颂你。你来到我这里,住在我这罪人里面。求你赦免我的罪。感谢你赐我爱的能力,赐你爱的灵在我心里。保守我永在你圣名中。

问题:

  1. 我们对基督的爱怎样增长?神圣三位一体的上帝怎样来住在我们里面?

www.Waters-of-Life.net

Page last modified on April 02, 2012, at 10:34 AM | powered by PmWiki (pmwiki-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