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ers of Life

Biblical Studies in Multiple Languages

Search in "Chinese":
Home -- Chinese -- Matthew - 264 (The Burial of Christ)
This page in: -- Arabic -- Armenian -- Azeri -- Bulgarian -- CHINESE -- English -- French -- Georgian -- Hausa -- Hebrew -- Hungarian? -- Igbo -- Indonesian -- Javanese -- Latin? -- Peul? -- Polish -- Russian -- Somali -- Spanish? -- Telugu -- Uzbek -- Yiddish -- Yoruba

Previous Lesson -- Next Lesson

马太 - 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
马太福音研经系列
第五章 - 基督的受难和死亡 (马太福音 26:1 - 27:66)

30. 基督被埋葬 (马太福音 27:57-61)


马太福音 27:57-61
57 到了晚上,有一个财主,名叫约瑟,是亚利马太来的。他也是耶稣的门徒。58 这人去见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彼拉多就吩咐给他。59 约瑟取了身体,用干净细麻布裹好,60 安放在自己的新坟墓里,就是他凿在磐石里的。他又把大石头滚到墓门口,就去了。61 有抹大拉的马利亚,和那个马利亚在那里,对着坟墓坐着(申21:22-23)。

这卷福音书中出现了一个名叫约瑟、来自亚利马太的富人。由于地位尊贵,他成为了犹太公会的成员。也许在公会投票判基督有罪的时候,他就投了反对票或者弃权票,因为他尊敬这位神圣的、被神的力量充满的医治者。约瑟对于该亚法的邪恶买卖、大祭司的阴谋诡计以及他诡诈的族类都感到十分愤怒。他之后去面见总督彼拉多,就因为自己的权柄地位而受到了对方的接见,于是他就向彼拉多要来了耶稣的尸首。他这么做,就显明了自己站在耶稣一边,与整个犹太公会对立。

犹太公会的另一位成员尼哥底母,与跟从耶稣的妇女一道,来帮助约瑟把耶稣的尸首从十字架上取下来,清洗干净、膏抹完毕并且包裹好。他们在日落之前,也就是逾越节筵席开始之前迅速完成了这一切。之后,他们就把耶稣葬在了原本为财主约瑟自己预备的新墓穴之中。这应验了圣经的预言,主被当做罪魁遭到定罪,之后又被葬在财主的墓中。

基督无疑是真的死了。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的血液也分解成了水和血。他的呼吸完全停止,身体也变得冰冷僵硬。耶稣是真正有血有肉的人。他从母腹中降世,就是为了献上自己作为牺牲祭。他为了我们而死。当他被葬在墓穴之中以后,人们还用一块巨石堵住墓门,以防野兽来啃食尸体。

基督的死并非是幻觉或者幻象。他并非只是睡着之后又升天回到神那里而已。他真的在十架上死了,他的死尸也被葬在了墓穴之中。任何一种与此相异的记载和叙述,都是痴人说梦或者精心编织的谎言。

基督活在世上的时候,连一间能够枕着头安睡的屋子都没有。他死后,也没有属于自己、用来安放自己尸首的坟墓。这可以说是他的贫寒的证据。然而这件事之中却可能隐藏着一件奥秘。毕竟,坟墓是罪人特有的一种产业(约24:19)。人生在世,其实除了自己的罪孽和自己的坟墓以外,最终没有什么可以称为自己的财产。某种程度上说,我们进入坟墓之中的时候,才算是进入了自己的归宿了。然而我们的主耶稣,一个没有任何罪孽的人,也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坟墓。他既然是承担了原本属于别人,被神归算在他头上的罪而死,那么他被葬在从别人那里借来的墓穴中,也是恰如其分。犹太人原本想要让耶稣自己与死囚一起挖自己的坟墓,之后再和那些跟他同时被钉死的强盗一起下葬。然而神却以自己超然的计划,推翻了犹太人的计划,命定耶稣要“与财主同葬”(赛53:9)。

傍晚时分,犹太人开始向各自的家狂奔,因为晚上6点钟逾越节就要正式开始了。过了这个点,谁都不许再作工,或哪怕多挪动脚步。根据犹太律法,在逾越节之前参与葬礼仪式的人就算作不洁净,并且不配与大家共度逾越节。我们在此处就看到了旧约律法的不足之处。服事和埋葬耶稣基督的人,配得一切尊重和逾越节的圣洁。我们有理由相信,接受了被钉十架的救主的人,就永远得到洁净了。

祷告: 主耶稣基督啊,因你真正为我们死去,我们要敬拜你。你被葬在从岩壁上凿成的墓穴之中,在星期五——也就是逾越节宰杀羔羊的时刻被杀之后,完成了安息日的安息。因你就是神真正的羔羊,我们要敬拜你。你成全了逾越节的一切要求。你的宝血成为了使我们免遭神震怒的保护。我们爱你,服事你,献身于你,除了全心荣耀你的圣名,我们别无所求。

问题:

  1. 你从耶稣的下葬之中学到了什么?

www.Waters-of-Life.net

Page last modified on April 06, 2020, at 02:32 PM | powered by PmWiki (pmwiki-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