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ers of Life

Biblical Studies in Multiple Languages

Search in "Chinese":
Home -- Chinese -- Matthew - 050 (Purpose of the Sermon on the Mount)
This page in: -- Arabic -- Armenian -- Azeri -- Bulgarian -- CHINESE -- English -- French -- Georgian -- Hausa -- Hebrew -- Hungarian? -- Igbo -- Indonesian -- Javanese -- Latin? -- Peul -- Polish -- Russian -- Somali -- Spanish? -- Telugu -- Uzbek -- Yiddish -- Yoruba

Previous Lesson -- Next Lesson

马太 - 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
马太福音研经系列
第二章 - 基督在加利利的教导和事奉 (马太福音 5:1 - 18:35)
A - 山上宝训:天国的宪章 (马太福音 5:1 - 7:27) -- 耶稣的第一篇讲道集

b) 山上宝训的目的之所在:神诫命和律法的正确应用 (马太福音 5:13-16)


马太福音 5:13
13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可9:50;路14:34-35)。

没有加盐的食物是食之无味的。而没有了基督的跟从者的世界也会变得一样。这种世界会失去爱的真谛。正如盐保存食物,使之免于腐烂变质,基督的信息及信靠和继承他福音的人,就保存这世界不至于完全堕入黑暗之中。正如盐分能够补充身体失去的电解质一样,福音也使新的生命进入那些死在罪恶过犯中的人。失去了盐分的话,人的生命就无法维持。基督徒应当用福音来给自己的生命“调味”。福音的法则就是“盐”的法则——它快速渗透进生命中、立即使生命(或食物)活起来,并且满有力量。福音直达人的心灵。它能洗净、增添味道(复活生命),并且保存食物和生命不至于腐朽变质。

在以色列人的献祭(利2:13)乃至先知以西结的圣殿操作规范(结43:24)中,同样必须用到盐。如今基督的门徒们学会了福音的法则,并且受神的委派去教导别人,他们就像是盐一般。我们的一切思想、感情、话语和行为,都应当浸润在恩典之中,接受它的调味(西4:6)。

这就是基督徒应当向着自身所成为的样式。那么,他们又当向着他人成为怎样的样式呢?首先,他们不仅要做好人,好要努力行善来影响他人的心灵,不是为了经营自己属世的利益,而是为了是身边的人的生命习惯基督福音的滋味和生命力。在邪恶和无知之中撒谎的堕落人类,本已经失去了滋味,快要腐朽而消散,然而基督差派他的门徒来,就是要他们借着自己生命的见证,以恩典和圣洁知识的盐来滋润这个世界,使之可以得神、众天使乃至所有渴慕神圣之灵的人的悦纳。

如若不然,基督徒就成了失去了滋味的盐(古代以色列人用的盐,其实是带有盐结晶体的石块,当石块上的盐分用完以后,就说它“失去了滋味”)了。如果你作为一个基督徒,本来应当去以味道和生命滋润别人,却失去了滋味,属灵生命停滞、极度匮乏恩典和生命力,那么你的景况无疑是悲惨的,因为你正处在灾难的边缘。正如主所说,“怎能叫它再咸呢?”盐是没有滋味的食物的出路,然而对于没有滋味的盐来说,就再没有什么出路可以补救它了。基督能够赐给人生命和滋味,然而如果人得到这盐,并且继续宣称信奉基督,却停滞在了无生气、缺乏智慧、毫无恩典、寡然无味的生命中,那么就再没有什么法则或道路能够用来使之重新获得滋味了。

盐若失去了滋味,就再也没什么用处了。想象一下,没有滋味的盐还能给人们带来什么益处呢?这正如没有了理智的人,或者没有了恩典的基督徒。这人面临的前景就是毁灭和弃绝。他会被神“丢在外面”——比如他会像污点和没用的包袱一样从教会和信徒团契中被赶出去,被许多人弃绝,好像被无数人践踏的盐一样。

基督如今邀请你所做的,就是与他同工,在文明腐朽崩溃的边缘,重造和保存不朽坏的新创造。因此,不要自欺欺人地认为自己可以用自己的手段和能力改变这世上的人,因为凡是信靠人的活动和能力的,都最终会失去主的纯正福音信息,在言语和作为上变得虚妄而无用,所有人也会嘲笑他。因此,千万不要拒绝主的福音信息,因为只有它能在你生命中创造出为世界增添盐分的能力,否则人们只会因为你的爱心的不纯正而拒绝你的信息和作为。

问题:

  1. 基督邀请你成为“这世界的盐”,这是什么意思?

www.Waters-of-Life.net

Page last modified on April 06, 2020, at 11:00 AM | powered by PmWiki (pmwiki-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