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Links
Bible Versions
Contact
About us
Impressum
Site Map


WoL AUDIO
WoL CHILDREN


Bible Treasures
Doctrines of Bible
Key Bible Verses


Afrikaans
አማርኛ
عربي
Azərbaycanca
Bahasa Indones.
Basa Jawa
Basa Sunda
Baoulé
বাংলা
Български
Cebuano
Dagbani
Dan
Dioula
Deutsch
Ελληνικά
English
Ewe
Español
فارسی
Français
Gjuha shqipe
հայերեն
한국어
Hausa/هَوُسَا
עברית
हिन्दी
Igbo
ქართული
Kirundi
Kiswahili
Кыргызча
Lingála
മലയാളം
Mëranaw
မြန်မာဘာသာ
नेपाली
日本語
O‘zbek
Peul
Polski
Português
Русский
Srpski/Српски
Soomaaliga
தமிழ்
తెలుగు
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Türkçe
Twi
Українська
اردو
Uyghur/ئۇيغۇرچه
Wolof
ייִדיש
Yorùbá
中文


ગુજરાતી
Latina
Magyar
Norsk

Home -- Chinese -- John - 067 (Jesus is the Good Shepherd)
This page in: -- Albanian -- Arabic -- Armenian -- Bengali -- Burmese -- Cebuano -- CHINESE -- Dioula? -- English -- Farsi? -- French -- Georgian -- Greek -- Hausa -- Hindi -- Igbo -- Indonesian -- Javanese -- Kiswahili -- Kyrgyz -- Malayalam -- Peul -- Portuguese -- Russian -- Serbian -- Somali -- Spanish -- Tamil -- Telugu -- Thai -- Turkish -- Twi -- Urdu -- Uyghur? -- Uzbek -- Vietnamese -- Yiddish -- Yoruba

Previous Lesson -- Next Lesson

约翰福音 - 光照在黑暗里
一个根据约翰的基督福音圣经学习课程

第二部分 - 光照在黑暗中 (约翰 5:1 - 11:54)
C – 耶稣最后一次上耶路撒冷 (约翰 7:1 - 11:54)
3. 耶稣是好牧人 (约翰 10:1–39)

c) 耶稣是好牧人 (约翰 10:11–21)


约翰福音 10:11-13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若是雇工,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自己的,他看见狼来,就撇下羊逃走;狼抓住羊,赶散了羊群。雇工逃走,因他是雇工,并不顾念羊。“

上帝曾耐心地忍耐君王,假先知和骗人的祭司,看着他四散的子民就象羊没有牧人。因此,他差来耶稣基督作我们的好牧人。“奉主名来的是因当称颂的”。在基督里我们可见好牧人的一切品行。唯有他能够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主耶稣不会离奇你,而要救你脱离误导的生命,脱离一切的危险。

耶稣基督是好牧人的证明是,他为羊舍命。为上帝群羊的救恩舍命。他从一开始就为他的跟从者辛劳。他在十字架上受死,是他为我们舍命的冠冕。当记住,耶稣不是为他自己而活,或为自己死。他是为你而活,为你而死。

不忠心的牧人我们能够认出来,因为在危险的时候,他们逃了开去,只顾他们自己。他们撇下羊群,任他们处在恶狼逼近的危险之下。撒旦是狼的首脑,它的目的是要吞吃羊。我们作牧者的不能宽容假道理,不能滥用爱心。为了爱的缘故,必要时,我们必须智慧地、强健地护卫真理。基督的生命告诉我们,他一直在于恶魔的灵交战。耶稣以爱向他的仆人们讲说了完备的真理,使他们能够服侍羊群,面对撒旦之灵的攻击,能够靠主耶稣努力捍卫羊群。恶狼的目的很清楚,想用假见证,大迫害销毁上帝的教会。你寻求在上帝的羊圈中侍奉尊荣主耶稣基督吗?注意了,这也意味着冲突,受苦,奉献,结果不是得着什么或快活欢乐,常常会留下孤独一人,却有主耶稣基督同在。

约翰福音 10:14-15
“我是好牧人,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正如父认识我,我也认识父一样,并且我为羊舍命。”

基督重复声言他是唯一的牧人。我们都不能够做好牧者的工作,正如我们所当作的,由于我们不能完全认清敌人,我们不能完全明白群羊的心理,或不懂怎样将他们引导到最好的青草地上。基督知道他的每一只羊,一一称他们的名,并且洞悉他羊的思想,他羊的过去,和将来。

耶稣拣选他自己的羊,恩赐他们必不可少的认识他的恩赐。我们越认识他,就越感激,惊奇他竟从不离弃我们。他的面光照亮我们的失败软弱。在主耶稣里这样的遭遇使我们内里产生极大的爱,感动我们感恩,使我们更深进入与恩主永久的契约和连接中。

主耶稣和他的羊彼此认识,这彼此间的认识不是浅薄和属世界的,而是圣灵的恩赐,因为我们认识他就象他看见父一样,就象天父认识圣子一样,主耶稣认识我们。这是个奥秘,每个基督徒因着圣灵浇灌下来,靠基督接受了神圣的知识中真理的启示。这也意味着上帝的灵住在他的羊里面,充满他的羊,他的每一只羊。

约翰福音 10:16
“我另外有羊,不是这圈里的;我必须领他们来,他们也要听我的声音,并且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了。”

基督不是为某个种族受死,而是为所有的人受死。他不仅要救顽梗的旧约子民,而且也要救各族各方败坏的民。他预先告诉我们,他的死要救赎世人来归向他,来作他的羊。没有人能够自己来就近上帝;人人都需要引导,需要好牧人主耶稣基督。他亲自作各族各民的能力。他属灵的引导藉着他的话语发生功效。正如样认识自己牧人的声音一样,在各处主都预备了人倾听基督的声音,并且快快地悔改归向上帝。在基督耶稣的领导下,从旧约的选民和各国中因信耶稣归向上帝的子民之间,一种新的在圣灵里面的合一产生了。新约的民是今日上帝的羊群,有耶稣作我们的好牧人。听了福音,喜乐信耶稣基督——上帝的儿子的所有人,都属于主的真教会,没有教派的分别。我们同有一个圣灵,同一的恩主,同一的天父。圣灵降临在所有蒙主耶稣宝血洁净的信徒身上。耶稣羊圈中的合一是一大于我们所能够想象的,主耶稣基督从四处聚集了他的羊。好牧人主耶稣基督亲自来到我们身边,以他的信实慈爱引导跟从他的人进入荣耀中。于是,我们合成了一个羊群,同归一个牧人主耶稣基督。今日若有人想在教会中创建人的方式和系统达成属世的目的,就会落入恶狼的诡计中,陷入危险,是在引羊群将注意力从好牧人身上转开,被恶狼所引诱。然而,我们靠自己不能够彼此相爱,唯有更加与主耶稣亲近,才能使我们做好。

约翰福音 10:17-18
“我父爱我,因我将命舍去,好再取回来。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权柄舍去,也有权柄取回来,这是我从我父所受的命令。”

我们相信上帝是爱,也总是爱他的儿子耶稣基督。因为耶稣总是做讨天父喜悦的事。现在我们读到什么真正讨上帝喜悦;那就是十字架。耶稣基督为我们受死,是上帝所定意的。因为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路能拯救羊群(世人)脱离罪恶,唯有通过耶稣基督的救赎,通过上帝的羔羊主耶稣基督的宝血来洁净他的民,使他的羊成圣。

耶稣的死和复活是最大的神迹;他告诉我们,为使我们活,他将受死。他又为我们称义复活了。他是自愿将自己献上,因为他要救赎世人。他是这正的爱。天父将所有的权柄都交给了他,以拯救世人;也给他权柄取回自己的生命来。没有人能够阻止基督在十字架上的胜利成就。魔鬼和它的随从想要破坏上帝在耶稣基督里的救赎行动;但是恶毒的存在败在了基督的大爱面前。不是该亚法,也不是彼拉多,也不是其他任何人迫使耶稣去死;是他定意为救我们脱离罪恶受死。。在迫近他的恶狼面前,他没有逃开,而是舍了自己来救我们。这是上帝完美的旨意。在十字架上,基督耶稣赢得了天堂和地狱之间的争战。从那日起,他的羊有了保障,是由上帝羔羊的宝血所印证的。耶稣引导我们通过危险和争战进入他荣耀中。

约翰福音 10:19-21
犹太人为这些话又起了纷争。内中有好些人说:“他是被鬼附着,而且疯了,为什么听他呢?”又有人说:“这不是鬼附之人所说的话,鬼岂能叫瞎子的眼睛开了呢?”

那些犹太人听了耶稣的话怒火中烧,特别是讲到他们中的假牧人是盗贼,是撒旦的代理;还有,耶稣称自己是好牧人,特别是,是万邦的牧人,这更使他们无法忍受。他们称他是被鬼附着的,而且疯了。不少人转而反对耶稣,因为他属天的教训超过了他们的理解力。

然而,也有一些听众有胆量公开见证他们在耶稣的话语里听到了上帝的声音。他的话语不是空洞的思想,而是充满了能力和创造性。他有赦免人的权柄。他能够治愈生来就瞎眼的人。当耶稣基督的大爱在诚实善良的心灵中生根的当儿,对耶稣的敌意也在众人中间增长。但是,所有的时候,耶稣总是以圣灵静静的引导他的羊安全地到达目的地。

祷告:主耶稣,我们的好牧人,你没有弃绝顽梗的羊,而是寻找他们,直到寻见他们,你为你的羊舍命。赦免我们的罪。感谢你恩赐我们智慧知识的灵,使我们可以认识你,就象你认识天父一样。你知道我们的名字,你不忘记我们。你照顾我们所有跟从你的人。从万邦中拣选真正听从你的人,使我们在你里面合一。保守我们脱离那驮吃人的恶狼。

问题:

  1. 耶稣怎样成为好牧人?

www.Waters-of-Life.net

Page last modified on April 02, 2012, at 10:22 AM | powered by PmWiki (pmwiki-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