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Links
Bible Versions
Contact
About us
Impressum
Site Map


WoL AUDIO
WoL CHILDREN


Bible Treasures
Doctrines of Bible
Key Bible Verses


Afrikaans
አማርኛ
عربي
Azərbaycanca
Bahasa Indones.
Basa Jawa
Basa Sunda
Baoulé
বাংলা
Български
Cebuano
Dagbani
Dan
Dioula
Deutsch
Ελληνικά
English
Ewe
Español
فارسی
Français
Gjuha shqipe
հայերեն
한국어
Hausa/هَوُسَا
עברית
हिन्दी
Igbo
ქართული
Kirundi
Kiswahili
Кыргызча
Lingála
മലയാളം
Mëranaw
မြန်မာဘာသာ
नेपाली
日本語
O‘zbek
Peul
Polski
Português
Русский
Srpski/Српски
Soomaaliga
தமிழ்
తెలుగు
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Türkçe
Twi
Українська
اردو
Uyghur/ئۇيغۇرچه
Wolof
ייִדיש
Yorùbá
中文


ગુજરાતી
Latina
Magyar
Norsk

Home -- Chinese -- True Light - 4. The Light Shines in the Darkness
This page in: Albanian -- Cebuano -- CHINESE -- English -- French -- German? -- Hausa -- Igbo -- Indonesian -- Somali -- Telugu -- Yoruba

Previous Lesson -- Next Lesson

黑暗已然消失真光正在闪耀
给你一本重要的小册子

4. 光明在黑暗中闪耀


基督是神的奇妙之光,来到了我们的地球上,照亮了所有人。在他之前有先知、哲学家、国王和苏丹。许多人认为其中某一位可能是世界的救世主。但他们中的每一位最终都去世了。只有耶稣基督在继续发光:黑暗中闪耀的灯塔。祂将照亮所有接触到祂爱之光芒的人。

你可能会问我们:为什么基督说他是世界的光?他带来了哪些其他先知和君王没有宣扬的新教义和思想?

基督以道成肉身的神的形象和造物主的本质来到我们身边。他向我们宣告全能者是永恒的爱。因为他不是一位遥远而未知的神,对我们漠不关心。他也并非捉摸不透,绝不是我们想象的那般想要引导谁,就引导谁,想误导谁,就误导谁。他是慈爱的天父,他不蔑视也不拒绝可怜的人。相反,他在基督里向每个人提供他的怜悯和真理。这是玛利亚之子带来的教义革命。从那时起,我们不再畏惧上帝因为他既不是“暴君”也不是“法官”。因为伟大的神是我们的天父,他赐给我们儿子的名分。他关心我们,就像父亲关心他的孩子一样。他爱我们,并为我们提供无条件的拯救,使我们摆脱罪和死亡的束缚。

你相信基督的信息并相信神是你的属灵之父吗?耶稣基督已经降卑到跟你我一样成为一个人的样式,因为他渴望将他的爱倾倒在你干渴的心中。

基督在自己的生命中实现了他的新教导,因为他是神的道成肉身。借着天父的力量,他爱他的敌人,祝福他的咒诅者,并过着言行纯洁的生活。他医治病人,使死人复活。他不仅传讲神的话语,而且还活出神的话语。在他之前的所有先知都宣告了神对人类的旨意。但基督就是神的道本身。全能者在他里面道成肉身,因此他可以说:

人看见了我
就看见了父。
约翰福音 14:9

基督教导我们神是谁:爱永无止境,慈悲测不透,权能无限。基督来不是要毁灭可恨之人,不是要除去不敬虔之人。相反,他说:

因为人子来了
要寻找并拯救失丧的人。
路加福音 19:10

基督为自己所作的见证是多么伟大啊!我们的主心里温柔谦卑,甚至舍命作为许多人的赎价。他并没有以主人或暴君的身份出现,而是亲眼见证道:

人子来,
不是要受人的服事,
乃是要服事人;
并且要舍命,
作多人的赎价。
马太福音 20:28

基督在这句话中宣布了他的新秩序的特征,向他的追随者明确表示:

你们中间谁愿为大,
就必作你们的用人;
谁愿为首,
就必作你们的仆人。
马太福音 20:26-27

骄傲不是基督教的口号;基督教所宣扬的乃是谦卑和服务,以及为了他人而自我牺牲。这甚至包括那些拒绝接受基督所做的牺牲的人。这些美德是基督教义的成果,基督向我们宣告上帝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他在我们眼前践行了这些原则。

www.Waters-of-Life.net

Page last modified on April 02, 2025, at 05:10 AM | powered by PmWiki (pmwiki-2.3.3)